世界快资讯:中医药防治微血管病变取得重大突破
4月16日,第十届中西医结合血管病学大会在陕西西安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运、陈香美、吴以岭教授,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艾力克·皮特森(Eric D Peterson)教授等国内外权威中西医专家齐聚大会,围绕中医药重大理论原创——脉络学说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的最新进展和科研成果展开学术交流,一致认为微循环障碍是心脑血管病发生和加重的核心机制,防治心脑血管病就要解决微血管病变难题。
国内外权威中西医专家齐聚大会,共同探讨血管病变防治新成果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陈香美院士指出,吴以岭院士团队完成的“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研究,用循证医学证据证实中医药治疗慢病的疗效,用基础研究现代科学的方法去阐释为什么有效,为慢病防治提供了中西医结合方案,得到了国内外医学界的公认,对减少我国卫生经济压力和减轻家庭社会负担有着重要意义。
(资料图)
陈香美院士在开幕式上致辞
艾力克·皮特森(Eric D Peterson)教授强调,通心络胶囊是一种复方中药,既往开展了很多动物实验、体外实验、临床试验,证明了该药在急性心肌梗死方面的疗效,可以减轻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的心肌无复流、再灌注损伤,缩小心梗面积。
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艾力克·皮特森教授在会上作主旨报告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21》显示,目前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心脑血管病的患病人数约为3.3亿,致残率和致死率长期居高不下,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疾病,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负担。
研究发现,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急性脑梗死、糖尿病肾病等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的发病机制都是微血管损伤。同时微血管病变是全身系统性病变,在心脑糖肾这类重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目前临床疗效难以提高的关键因素,也是国际医学界临床治疗的难题。
吴以岭院士在会上作题为《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的学术报告
面对微血管病变这一难题,吴以岭院士带领科研团队依托两项国家“973项目”,完成了“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研究,从微血管角度阐述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有效治疗途径。该研究分别从理论、机制、临床三个方面获得重大突破,曾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围绕微血管病变这样一个国际性难题,结合心、脑、糖这些重大疾病,在中医学术理论上做出了重大的创新。”吴以岭院士指出,大家都知道经络学说,但是没人知道脉络学说。吴院士团队溯源探流,依托两个“973项目”系统构建了脉络学说,指出脉络是从血脉分支而出,运行血液,渗灌濡养全身的网络系统,包括了小血管、微血管、微循环;并提出脉络学说的核心内容——营卫理论: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卫不通、血凝不流,血脉相传、壅塞不通,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揭示了脉络病变的发生发展规律和治疗原则。
吴院士团队围绕微血管病变是心脑血管病临床疗效难以提高的关键,也是难以突破的国际性难题,同时结合脉络与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的同一性,提出“孙络-微血管”是中西医研究微血管病变的理论结合点和治疗突破口。“973项目”专家组验收评价意见认为:“脉络学说营卫理论形成了指导微血管病变性重大疾病防治的新理论,属于中医药学术研究的原创成果。”
实验证实,通络改善微血管血流灌注是治疗心、脑、(糖)肾重大疾病共性机制。因为保护了微血管,就改善了心、脑、肾的微循环的组织血流灌注,保护组织细胞,改善脏器功能,从而减轻临床病情。
吴以岭院士说:“我们围绕三个通络治疗心血管病的中成药——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芪苈强心胶囊开展了大量研究。通心络胶囊可保护缺血心肌微血管,保护心肌灌注单元和心肌细胞,保护脑缺血区微血管,保护血脑屏障,保护神经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也能改善心肌微循环灌注,保护缺血性心肌微血管;芪苈强心胶囊是治疗慢性心衰的药物,同样可以保护缺血心肌微血管,保护心肌细胞,抑制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国家“973”计划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取得中医药治疗微血管病变重大突破”。(中国日报河北记者站 张余)
张运院士在会上作题为《通心络抗动脉粥样硬化新机制》的学术报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