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委密集回应“通缩” 发改委称物价涨幅回落是阶段性、暂时性的_环球关注
(相关资料图)
近期CPI和PPI持续走低,引发市场上对“通缩”的关注和讨论较多。
5月17日,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近期国内物价涨幅有所回落,主要是输入性、周期性、季节性等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特别是受去年同期高基数影响,部分商品价格同比回落较多,从数据上拉低了国内物价指数。这种运行态势是阶段性的、是暂时性的。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CPI同比仅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创下2021年3月以来新低。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7%。从31省份公布的各地数据来看,辽宁、安徽、河南、贵州、山西、吉林、上海7省市4月份CPI已进入负值区间。
孟玮表示,从物价本身看,部分商品价格去年同期基数较高、今年回落较多,加之有的行业降价促销,客观上影响了物价涨幅。4月份,鲜菜、汽柴油、燃油小汽车三项产品价格下降合计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下降约0.9个百分点,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铝、煤炭等行业价格回落合计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下降约2.9个百分点,是拉低物价指数的主要因素。
她举例称,国际油价等大宗商品价格去年同期因乌克兰危机大幅走高,今年因全球需求走弱、美联储持续加息、部分主要发达经济体金融风险外溢等,价格波动下行,并对国内产生输入性影响;鲜菜价格去年同期出现反季节性上涨,今年以来由于物流畅通、供给充足,价格明显回落;部分汽车企业大力降价促销,特别是燃油小汽车价格降幅较大。
她同时指出,当前我国需求较快恢复,经济总体回升向好,物价反映的经济运行积极因素在不断增多。下一步,随着扩大内需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消费需求进一步回暖,市场信心增强、预期持续改善,基数效应逐渐减弱,物价运行有望逐步恢复至近年的平均水平附近。
此前一天5月16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也对当前物价形势作出回应。付凌晖表示,当前价格低位运行主要是阶段性的,当前中国经济不存在通缩,总的来看,下阶段也不会出现通缩。
5月15日,央行发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我国物价仍在温和上涨,特别是核心CPI同比稳定在0.7%左右,M2和社融增长相对较快,经济运行持续好转,不符合通缩的特征。中长期看,我国经济总供求基本平衡,货币条件合理适度,居民预期稳定,不存在长期通缩或通胀的基础。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当前物价虽未进入典型的通缩区间,但确实面临着“类通缩”压力,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度过疫情修复阶段之后面临着“内生动力不强,需求仍然不足”状况。如果要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就需适时适度加大政策宽松力度。考虑到美联储加息已近终点,货币政策受到的外部掣肘减弱,可择机降准甚至降息,以推动内需回稳。财政政策则需加大支出力度、加快支出进度,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巩固经济复苏势头。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