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看南昌”探寻城市发展印记 世界消息

南昌,是一座历史底蕴深厚的城市,唐代诗人王勃为其“代言”,赞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南昌,是一座流淌红色血脉的城市,这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这里是人民军队的摇篮。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南昌,是一座洋溢青春气息的城市,这里有公园的颜值、有人文的气质,有现代的活力、有未来的动力。

6月16日至18日,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第七届常务理事会会议暨全国晚报社长总编“新时代·看南昌”主题活动在南昌举行。

来自全国各地40多家晚协理事单位的70多位社长、总编辑、资深媒体人齐聚英雄城,探讨当前报业发展态势,碰撞智慧、开拓思路。

会议期间举行全国晚报社长总编“新时代·看南昌”主题活动,大家走进南昌,通过实地采访,触摸南昌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感受南昌发展的律动,见证南昌前行的力量,为南昌发展出谋划策,把南昌动人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观古韵:千年文脉焕新彩

怀揣着赣风鄱韵的光辉,有着2200多年建城史的南昌,在阔步向前的征途中,从来不曾放弃对自身文化的寻根,她留存古韵,也彰显现代魅力。

千载万寿宫,半部豫章史。华灯初上,溢彩流光。年轻人穿上他们喜欢的汉服,走进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探寻赣派民居蕴藏的千年风韵。

一物一景,话尽南昌烟火。2022年,南昌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入选全国首批“非遗旅游街区”,它的兴起和发展是豫章文化和商业繁荣的缩影,是江西兴盛千年的商业福地。

“这里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许多古建筑、遗迹保存得很好,新式的小吃街与古建筑合二为一,给人们味觉和视觉上带来双重享受。”在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郑州晚报总编辑陈锋一边前行,一边拿出手机,时不时停下来拍照。“漫步在街区,新与旧、古与今交相辉映,仿佛将南昌城的历史呈现在我眼前。”陈锋说。

南昌市不断擦亮历史文化名城这张金色名片,让传统文化与时尚消费碰撞出全新的火花。

夜色中,滕王阁庄重典雅。“雄州雾列,俊采星驰……”智能评测虚拟人“王勃”正在为游客背诵《滕王阁序》打分,新潮体验活动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一场沉浸式实景演出《寻梦滕王阁》,将这座楼阁的千年兴衰娓娓道来。“《寻梦滕王阁》以实景的方式重现了滕王阁的兴衰,让人忍不住因它的兴盛而欢乐,因它的衰败而伤心,因它的重建而鼓舞。”邢台日报社党委委员、牛城晚报总编辑王延军说。

“北有兵马俑,南有海昏侯。”南昌城外,一座气势恢宏的南昌汉代海昏侯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惊艳世界。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面积较大、保存较好、格局完整、内涵丰富的典型汉代侯国都城聚落遗址,集中展现了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的历史风貌、园寝制度和筑城风格,

珍贵的鎏金青铜编纽钟、孔子徒人图漆衣镜、《论语》竹简、刘贺玉印、青铜雁鱼灯、马蹄金、麟趾金……在这里,仿佛打开一部汉代历史文化教科书。旧时人文胜景的再现,将南昌历史与文化有力地推向世界。

读历史:赓续血脉写新篇

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头的那声枪响,赋予了这座城市无上荣光。“八一”已经深深烙印在南昌的历史年轮中,成为一段永恒的记忆,一个特殊的符号,一种独特的城市气质。

走进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正厅,有一座名为“石破天惊”的雕塑,崩裂的石块中,一只强劲有力的大手破石而出,手指紧扣扳机,将步枪高高擎起,饱含着一往无前的坚定与冲破黑暗的决绝。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1959年对外开放,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馆以“南昌起义”伟大开端为主题,展览分为“危难中奋起”“伟大的决策”“打响第一枪”“南征下广东”“转战上井冈”“群英耀中华”六个部分。一件件文物、一幅幅图片、一组组雕塑,都在讲述着那段烽火峥嵘岁月。

“纪念馆内的革命文物有血有肉、有神有魂,展现了历史岁月,还有情景体验的方式,让参观群众能够参与其中,在眼、脑、心多种感官中体会多维的历史触感,带给我们非常好的体验。”合肥晚报副总编、合晚传媒副总经理、视觉融媒中心主任罗杰赞叹道。

在纪念馆二楼,一面南昌起义参加者名录墙岿然屹立,大理石墙面上按姓氏笔画整齐镌刻着革命先辈的名字。“至少有三位十堰人参加过南昌起义,看到名录墙时,我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十堰晚报秦楚网全媒体副总编赵久成说道。

6月18日晚,大家观看了由南昌市委宣传部主办,南昌日报社承办,南昌晚报执行的《光荣啊!南昌》红色经典交响演唱会。

14个节目,100多分钟的演出,国家一级演员、歌唱家白雪,国家一级演员、歌唱家乔建军等多位国家级演员用“交响乐团+合唱团”的独特演出形式,用高雅艺术唱响英雄城,放歌新时代。

“南昌作为‘军旗升起的地方’,听到看到了专属南昌的《光荣啊!南昌》红色经典交响演唱会,我感到非常震撼!这是一场雄浑激昂的演出,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执行会长朱国顺激动地说,“南昌,是一座历史底蕴深厚的城市,也是一座英雄城市,通过两天以来的参观考察,让我更加坚信,南昌是一座充满希望的城市。”

赏文化:最是人间烟火气

古有文人墨客登阁吟诗作赋,今有旅游“特种兵”打卡频上热搜。

一江两岸烟花绽放绚烂夺目、九龙湖畔艳阳下龙舟竞渡……南昌,不再“犹抱琵琶半遮面”,以一种堪称惊艳的姿态走入大众视野。2023年“五一”旅游热度飙升榜中,南昌进入前十位,成为新晋“网红”旅游城市。

“一座城市要能够成为网红城市,必有她的过人之处。英雄城南昌作为新晋网红城市,不单围绕着年轻人的喜好,还不断为居民提供更幸福更舒适的一个生活环境。”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会长刘海陵说道。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南昌以一方厚重的土地,孕育了充满灵气的豫章文化传统,通过以文“化”城、以文“化”人的实践,且以诗意共远方。

走进八大山人纪念馆,古老的建筑静静掩映在一片杨柳翠竹中,展示着岁月的沧桑。八大山人,凭借一支笔、一张宣纸,绘出了中国文化一大高峰,成为南昌的一张世界级名片。

2022年,继“香樟树”“24小时智慧书屋”“十大精品图书馆”等全民阅读文化工程之后,南昌推出建设100家孺子书房,打破了以往“政府包办”的思路,创新实践“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全民共建模式,其中“公建公管”的45家书房按照政企合作、全托式管理模式,由南昌日报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统一运营,为广大读者搭建一座可供开放、探讨、分享的公共性文化平台。

“孺子书房整齐摆放的书籍、舒适的桌椅、完善的借书设备给读者提供了舒适的阅读环境,市民能在这里安心不受打扰地享受阅读时光。”银川晚报党委副书记、总编辑李建宁为孺子书房温馨舒适的阅读环境点赞。

“南昌市民很有福气,来到这里,看到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悠闲地看书,享受阅读的快乐,给城市带来了书香气质。”新晚报副总编辑马霆说。

市民游客走上几步,就可以在家门口享受有温度、有情怀的公共阅读服务,“15分钟城市阅读圈”正在形成。

绿色风景出门就有,文化生活触手可及。这些小而美、小而全的孺子书房萌发于城市的巷陌之间,用书页和墨香,走出一条全民覆盖、精准供给、特色服务的公共服务新路径。

看智造:百舸争流千帆竞

南昌,“第一枪”精神熠熠生辉,曾经在新中国工业史上创造了第一架飞机、第一辆军用摩托车、第一架多用途民用飞机、第一辆轮式拖拉机、第一批海防导弹“南昌制造”的辉煌。

如今的南昌,续写“智造”新篇。

在全国率先打响城市级VR产业发展的“第一枪”,成为世界VR产业大会永久会址;电子信息产业异军突起,南昌成为全国重要手机生产基地;LED产业从南昌大学一间40平方米的实验室里诞生,集聚度和首位度不断提升,南昌已经成为我国极少数具备LED全产业链的城市,LED芯片产能跃居全球前三;航空产业迅速腾飞,国产C919大飞机前机身、中后机身均为“南昌制造”;数字经济发展展现良好势头,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3……2022年南昌经济总量突破7000亿元。

位于南昌经开区的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智能机械手臂舞动,生产一线热火朝天。

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为突破口,南昌把目标聚焦全球。2022年,江铃集团新能源品牌“羿”首次出口欧洲,填补了江西省纯电动A级轿车出口海外的空白。“逛这座花园式的工厂,感觉很亲切,虽然说是工厂,但几乎没有噪音,环境优美。”十堰晚报秦楚网全媒体副总编赵久成说。

“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一直朝着新能源方向发展,今天来参观这个现代化的企业感到非常震撼。”中国晚协副会长、南宁日报社副总编辑、南宁晚报总编辑黄朝伟说:“试驾了江铃的新能源汽车,体验很不错。在这里参观,也感受到了南昌这座城市营商环境的吸引力。”

“无鸭不成席”。在南昌,煌上煌酱鸭是大家喜爱的“赣味”菜之一。煌上煌工业园内的煌上煌酱卤博物馆,历朝历代酱卤饮食的器皿、食盒、历史资料,生动展现了中华千年南北酱卤的发展及文化传承。

优势产业加速集聚集群,新经济突飞猛进,奔腾的赣江水见证着南昌赶超发展的孜孜追求。

阅风情:只此青绿润赣鄱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

南昌始终把优化生态摆在城市建设首位,精准施策,定向发力,推动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提档升级。

2022年南昌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3天。伸手仿佛可触到蓝天白云,远眺清晰可见秀色梅岭,频频刷爆朋友圈的“南昌蓝”,已然成为英雄城人民引以为傲的天然福祉。

水,赋予了南昌灵动。南昌自古就有“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美誉,全市天然水域及湿地面积达12.6万余公顷。一直以来,南昌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大力推进“河湖水系治理大提升行动”。2022年6月,南昌入选国际湿地城市。

四面碧树三面水,一城香樟半城湖。八一大桥高架上姹紫嫣红的月季点缀蓝天,人民公园整墙的翠绿为行人驱散暑气,每当夜幕降临,赣江两岸人群熙攘……“推窗见绿、出门见水”成为南昌市民美好生活的真实写照。

时隔40余年,“微笑天使”江豚又再次溯江而上嬉水南昌扬子洲、逐浪八一桥;“水中大熊猫”桃花水母在军山湖再次出现;日趋向好的湿地生态也为候鸟等生灵提供一方栖息乐土,占全球种群数98%以上的白鹤、95%以上的东方白鹤、70%以上的白枕鹤在鄱阳湖越冬,鸟唱水吟共同为南昌山水融城描绘出靓丽的生态底色。

用数据说话,用行动守约,南昌不负期许,描绘一幅“天蓝、水清、岸绿、鸟飞、鱼跃”的生态画卷。

品魅力:大道如虹天地宽

赣江中段,“一江两岸”风光旖旎,“双龙卧波”建设正酣。洪州大桥、复兴大桥两座跨江桥梁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

作为南昌市“十横十纵十联”干线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复兴大桥计划在今年6月完成主拱合拢。桥梁主拱设计为现代、简洁、柔美的丝带造型,在国内拱桥结构桥梁中首创将行人、非机动车通道和车行通道分离,是目前国内叠合板组合梁桥面宽度最大的拱桥。

复兴大桥往南3公里处的洪州大桥,正在争分夺秒进行“昌”字主塔施工。

南昌市不断优化城市路网,持续畅通对外联系通道,谋划推进一系列跨赣江桥梁、通道工程,复兴大桥、洪州大桥、隆兴大桥等先后启动建设。这些大桥让“一江两岸”经济圈联系更紧,为南昌“东进、南延、西拓、北融、中兴” 提供有力支撑,也见证了南昌的“城”长。

2017年6月,南昌龙头岗码头开展内贸业务;2017年12月,昌北国际机场晋升“千万级枢纽机场”;2019年12月,昌赣高铁通车;2021年12月,地铁4号线开通;2022年5月,桃新大道快速路通车……摊开南昌市交通图,一张综合交通网络正加速编织。

南昌将“打通断头路 畅通微循环”攻坚专项行动纳入十大民生实事,进一步畅通城市道路交通网,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与广大市民的出行体验。南昌成为全国首个从限行到不限行的城市,交通健康指数在全国36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二。

属于南昌的立体交通网络,已将触角延伸到城市的每个角落,勾勒出一幅“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崭新画卷。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