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辰大V DD-i低价上市,回炉再造前景并不乐观?

引言:重回东风日产怀抱已有两年多的启辰品牌,不仅在市场整体容量急剧溃缩的燃油车领域,没有了昔日的冲劲儿跟风采;

在极为关键的新能源、新四化领域,同样乏善可陈鲜有建树。


(相关资料图)


从合资自主到自主,从自主再到合资自主……

站在今天来看,一度被寄予厚望的启辰品牌,仍在猥琐发育,离昊总、国林总、辉哥等高管口中的东风日产“试验田”、“尖刀连”,仍有不小的差距。

试验田动作迟滞、并没有快速跟上国内市场如火如荼的“新四化”产业变革大潮;

尖刀连就更有些尴尬至极,敢情启辰这把刀只适合拿来“切切菜”,啃硬骨头、打硬仗是完全不太行的,传说中的尖刀一点也不“尖”。

合资自主,政策产物、畸形的“试管婴儿”

在谈及启辰品牌之前,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合资自主”这个老话题、老概念。

何为合资自主品牌?

简言之,在诸如广汽本田、东风日产这样的现有合资车企体系内,再去孵化和推出一个所谓的“自主品牌”,即合资自主。

大致在2008年的时候,国家发改委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出于对中国汽车“技术空心化”的担忧,提出合资车企要实现异地建厂,还必须符合两个条件:

一是要有新能源汽车规划,二是要设立合资自主品牌,否则新建项目无法通过审批。

站在彼时的背景下来看,主管部门这样的考量也不是没有道理。

毕竟过去数十年的实战经历表明:

市场换技术,很多时候更多的只是一厢情愿,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赚的盆满钵满,但自主品牌始终并没有“学”到对方真正的核心技术,给跨国车企“代代工”、“打打工”才是本质。

上方及行业主管部门,企图通过政策倒逼的方式,让合资双方中的自主品牌一方,能够有更多机会深度介入以往难以触及的基础研发环节、采购供应链环节,通过“共同研发”的方式学到人家的核心技术、工艺等真功夫。

但合资外方并不傻,即便是在合资自主品牌里面,也绝不会轻易将核心技术拱手相送,既然你上有政策,我还怕没有对策么。

于是政策压力之下,中国合资汽车公司纷纷推出合资自主品牌,第一个吃螃蟹的是广汽本田“理念”,之后华晨宝马、北京现代等众多合资公司纷纷跟进,东风日产启辰也是在这一时期诞生。

对此现象,一度就有了某跨国汽车企业的副会长公开抱怨:

中国出台合资自主政策让人不理解,我们的老车型已经不好意思再卖了,这个政策却逼着我们还要卖,用过时的老车型换个牌子,来冲击低端市场。

一言以蔽之,一如部分业界人士担忧的那样,所谓的合资自主品牌,一开始就是政策倒逼产物,像极了“试管婴儿”,大多数合资自主品牌就是来“应付差事”的。

事实上,过去了这么多年,今天来看仍活跃在中国车市的合资自主品牌,屈指可数!

启辰出走又归来,折腾过后已不是少年

2010年,在合资自主的大潮下,启辰品牌正式诞生。

由于背靠东风日产这棵大树,核心三大件及整车平台啥的都比较让人放心,加之彼时中国车市仍处于高速增长期,启辰一经推出短短几年时间便实现了年销量规模,从0到10w+的飞跃式发展。

启辰T90(参数|询价)曾在车展上大放异彩

2017年,时值启辰品牌诞生的第七个年头,源于自身及东风大自主发展需求等原因,启辰品牌正式宣告独立,从此踏上了脱离东风日产襁褓、融入东风大自主阵营的新征程。

笔者依稀记得,对于启辰品牌的独立一事,当时业界就存在较大的争议性。

看好者认为,历经七年发展彼时的启辰,已经在一众合资自主品牌当中一骑绝尘,具备了“单飞”的基本条件。

譬如启辰当时已经连续几年销量突破10万辆大关,且建立起了一定规模的独立品牌销售网络,独立之后有利于其摆脱“廉价日产”的束缚,为自身长远发展寻求更多的主动权。

但与此同时,在悲观者看来,离开了东风日产的襁褓,没有了日产发动机等核心技术(转而采购三菱的发动机)的加持,根基尚浅的启辰或将面临后劲不足等严重隐忧。

实践证明,单飞的头一年,启辰品牌还状态极佳,2017年启辰品牌年销量超过14万辆,同比增长22.7%,创造了纪录。

不过好景不长,2018年5月,马磊接替周先鹏出任东风启辰总经理一职,其后从下半年开始中国车市大环境急转直下,启辰品牌的市场销量也跟着来了一脚急刹车。

东风日产启辰变为东风启辰独立运营

接下来的几年时间启辰快速由盛转衰、在下滑通道一泻千里,年销量规模一度“腰斩”跌到了六七万辆的水平。

其中,启辰旗下有着“阉割版轩逸(参数|询价)”之称的D60轿车,高开低走,诸如T60、T70、T90等SUV产品,集体哑火。

显而易见,尽管从东风日产营销体系里剥离出来独立运营,期间还尝试过“换标”等举措,但自始至终启辰品牌均未能彻底摆脱和摘掉——“廉价日产”的帽子。

包括上面提到的销量一度高开低走的D60这类轿车产品,消费者说到底看重的还是日产轩逸的底子跟口碑。

独立之后,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零部件,没有再与东风日产“共享”之后,后续车型产品的用户口碑,一泻千里,相关质量投诉网站上口碑评分相当糟糕。

眼瞅着车市大环境竞争越来越残酷,一个接一个“混”不下去的友商品牌纷纷倒下/退出中国市场,单飞了三年的启辰品牌,于2020年底被官宣重新回到东风日产的怀抱。

按照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副总裁、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高国林的说法:

“启辰将聚焦新能源领域,不再研发纯燃油新车,未来每年将推出不少于2款新能源车型,覆盖多个区隔,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出行需求,具备年销30万辆的体系能力,逐步挑战50万辆的目标,最终成为东风日产的第二增长曲线。”

东风有限副总裁、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高国林

理想很丰满,但事实上呢?

直到今天来看,重回东风日产怀抱已有两年多的启辰品牌,不仅在市场整体容量急剧溃缩的燃油车领域,没有了昔日的冲劲儿跟风采,在极为关键的新能源、新四化领域,更是乏善可陈鲜有建树。

乐逗观察:

理论上来讲,再次回归东风日产大营销体系的启辰,是东风日产乃至日产汽车在华寻求与时俱进、进击电动化时代的绝佳战略抓手。

毕竟包括东风日产在内,长期以来这类合资品牌里面,技术研发层面始终牢牢掌控在外方手里,中方即便是想要优化修改一个再“微不足道”的产品点,很多时候流程繁杂掣肘很大。

更别说从车辆的技术平台、底层架构等深层次部位,进行“外科手术”式的大调整了。

所以一如张继辉们所言,在面向未来的电动化、智能化等技术和产品布局方面,启辰将会扮演起先试先行的“试验田”的角色,要做东风日产面向新四化转型突围的“尖刀连”。

这个想法的确既务实也很具有可行性,甚至可以说启辰这个合资自主品牌的存在,有望成为引领&倒逼东风日产加速跟进和转型的助推器。

但现实运营的如何呢?

过去这两年,眼瞅着各种国产品牌、新势力们在新能源智能化赛道上争先恐后,其中一些品牌还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现实成绩;

即便是大众、丰田、本田、日产等合资品牌,也都开始相继祭出了各自的纯电平台和全新电动车产品……

身为“试验田”和“尖兵连”的启辰,干啥了,有啥拿得出手、叫得响的新能源智能化产品吗?!

至少到目前为止,除了姗姗来迟、仍半遮半掩的启辰大V DD-i这款“油改电”的插混车型之外,还真没有一个能行和能打的。

不说了,启辰仍亟待“从心启程”!

关键词: